图书馆
行至该校区时,已是中午时分,于是三个人想要找点吃的。我被怂恿去搭讪同学,问他们的食堂在哪里。最先问的是一个女生,她给我们指了指食堂的方向。三个人在后面继续讨论吃什么,然后那位穿红色的小姐姐继续给我们补充:“食堂没啥好吃的,你们去’堕落街’吧。”她笑着给我们指了指路。去这条街的过程中,我们接着问了两位同学,其中一位恰好去“堕落街”,于是邀请我们跟着她。
堕落街
所有的高校都有类似这样的商业街,卖各种小吃,但关于“堕落街”这个名字却使我很难理解。据一位指路的姑娘说,同学们叫着叫着便成了一种习惯。在我的理解看来,可能大家认为在街上买各种东西,像是“堕落”了,或者说是一种调侃?街不长,但东西挺丰富,三个人选了一家中餐馆便匆匆解决午饭。
美食
出校门骑着单车去了古隆重景区,但它不让共享单车入内,所以三个人辗转去了附近的广德寺。
第二站 广德寺
广德寺离学校很近,不收门票,骑着共享单车不到十分钟。寺院外边有各种卖香和纸钱的大爷大妈;来的游人不多,三三两两的年轻女性。寺院门大气肃穆,中正有序;院里香火气息弥漫,红色的柱子格外鲜艳;供奉的各种神像秩序井然。
广德寺
顺着寺院往里走,里面有一颗千年古树,来的人都要祭拜它。这棵银杏树有1500年的历史,它的枝干得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抱;树枝上缠绕着五颜六色的彩带,上面有藏文。
千年银杏树
藏文
同行的黄姐姐绕着古树旁的一个建筑虔诚地绕着它走了几圈;旁边还有木质的椅子供累了的人休息;阳光透过大树把光打在了红墙上,上面斑驳的光影最适合做照片的背影。
第三站 古城北街
广德寺之行后,我们回了住处,晚上准备去古襄城那边的北街。夜晚的北街人潮涌动,不像早晨那样人烟稀少;各种小吃店面灯火通明,年轻的情侣穿梭其中。沿着北街向小北门广场步行,一路上各色美食在灯光下使人馋涎欲滴。
北街
在一家西安烤面筋摊我们停了下来。生意很好,许多年轻人排着队等面筋。由于我自己比较喜欢吃烤面筋,所以特意多吃了几串。
烤面筋
它有点像开封鼓楼夜市卖的,烫而不油,但却更劲道;稍显不足的是辣子没有陕西那边的香,可能因为我是陕西人吧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换个地方的美食总觉的它少点什么。但我想不明白的是,在襄阳北街排队最多的却是一家名叫“东北酱香饼”的店铺。好多年轻女性都在那里排队,差点排到对面店铺。但不管怎么样,它肯定有自己独特的卖点。
往北走越靠近汉江,天空中的孔明灯也多了起来。古城墙附近,广西的黄姐姐在一位阿婆那里花了5块钱买了两个孔明灯。出了城门,广场上的人摩肩擦踵,好多人都拿着孔明灯。
江对岸的楼宇色彩照人,在水波的折射下一片霓虹;大桥像是一条彩色的长龙把传统的古城与现代的都市连接起来;江岸有成双的情侣在向江水续写他们的誓言;男的拿着打火机点着孔明灯等待着它膨胀起来,旁边的伴侣双手撑着下巴用近乎崇拜的眼神见证彼此的爱意。
月从江中起,归来是佳人。一盏孔明灯,道尽相思情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,你总能从陌生的祝福中感受到生活的热情。我们向旁边的大哥哥借了打火机,黄姐姐拿着灯,我帮她点燃。等到灯膨胀的差不多的时候,她双手把灯抛向空中。
灯渐渐升起,但险些落下去,它像是擦着众人的头发飘过,那位大哥的遭遇和我们差不多,也是超低空飞行。
孔明灯经过低飞后,突然间却升起来向夜空中奔去,由红灯变红点,渐渐和所有的灯都一样消失在夜空中。黄姐姐应该是有故事的人,至于什么故事我也不知道,只是注意到她向灯飘去的地方许了愿。
这是我第一次放孔明灯,第一次在襄阳,在长江水系。对我来说,人生像极了孔明灯,转瞬即逝,虽然所有的灯都会熄灭沉入江底,但它有最绚烂的时刻。人们对孔明灯赋予的意义,不就是对生活的态度的吗?虽然我一生不过百年,但要给世界留下我最独特的孔明灯,它鲜红,去向远方。
放完灯,我知道自己也要离开这座城市了。三个人吃了在襄阳的最后一次团圆饭,我便返回郑州。后来知道青木阿姨给他们买了月饼,只是我离开的太过突然,她还没有做好准备,但我由衷地祝福她们母子一生平安。跟哈尔滨的小哥哥、广西黄姐姐、青木阿姨及其女儿成了朋友。两天的时间,我远远对这个城市了解的不够。但这些人给我的印象早已经超过了本身对城市的理解。
有人说,这座城市爱搞形式,抱怨它长长的护栏使人绕行,但在司机眼里却保障了路人安全;我也在这座城市发现了网红人行道,就是行人过的时候可以触摸按钮变绿灯;我还发现了它为行人设计的遮阳篷;那些司空见惯的小细节却是一个外地人发现城市温度的重要标志。我不能说襄阳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城市,说了也是一种虚伪。但可以讲的是,我没有后悔来过襄阳,从一开始就是如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